青葙子对眩晕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需结合具体病因判断。传统中医认为青葙子具有清肝明目、祛风止眩的功效,常用于肝阳上亢或风热上扰引起的头晕目眩。现代药理研究也发现其含有黄酮类等活性成分,可能通过改善微循环或调节神经系统发挥作用。
眩晕成因复杂,涉及耳源性、中枢性、心血管性等多种类型。青葙子更适用于肝火旺盛或风热证候的眩晕,表现为头痛目赤、烦躁易怒等症状。对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耳源性眩晕,或高血压、脑供血不足引发的眩晕,单独使用青葙子效果有限,需配合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临床曾有案例显示,青葙子配伍钩藤、天麻等平肝息风药物时,对部分患者症状改善明显。
使用青葙子需注意体质辨证。脾胃虚寒者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腹泻,孕妇及低血压患者慎用。眩晕若伴随呕吐、意识障碍或持续加重,应立即就医排除脑血管意外等急症。青葙子常规煎服剂量为6-12克,超量可能引发不良反应。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配伍使用,避免与降压药、镇静剂等西药混用导致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