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确实存在子宫脱垂的风险,但概率通常低于阴道分娩。子宫脱垂的发生与孕期盆底组织损伤、产后恢复情况以及个体体质密切相关,分娩方式并非唯一影响因素。
剖腹产虽避免了胎儿经产道娩出对盆底肌的直接压迫,但妊娠本身仍会对盆底结构造成持续压力。孕期激素变化使韧带松弛,子宫重量增加,可能导致盆底肌肉和筋膜逐渐松弛。若产后未能科学恢复,如过早负重、缺乏盆底肌锻炼,或存在慢性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的情况,均可能诱发子宫脱垂。多次剖腹产、胎儿过大、产妇年龄较大或结缔组织薄弱者风险相对更高。
产后需注重循序渐进的身体恢复。避免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尤其术后6周内需减少腹部用力。凯格尔运动可有效强化盆底肌,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尽早开始。均衡饮食、预防便秘、控制慢性咳嗽有助于降低腹压。若出现下坠感、排尿困难或阴道异物感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定期产后复查能早期发现盆底功能异常,必要时可通过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改善。总体而言,科学护理和主动预防能显著减少子宫脱垂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