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反复应调整饮食结构、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腹部保暖、及时就医排查。具体分析如下:
1.调整饮食结构:腹泻期间应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避免加重肠道负担。母乳喂养可继续,但需缩短单次哺乳时间。已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可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和纤维,但避免生冷或刺激性食物。
2.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易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需口服补液盐补充钠、钾等成分。每次排便后补充50-100mL补液盐溶液,分次饮用。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需加大补液量。避免单纯饮用白开水或含糖饮料。
3.合理使用药物:切勿自行使用止泻药,可能抑制病原体排出。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但需选择适合婴幼儿的菌株。蒙脱石散能吸附毒素,需按剂量空腹服用。抗生素仅针对细菌感染,需严格遵医嘱。
4.注意腹部保暖:腹泻时肠道蠕动异常,受凉可能加重症状。可用温热毛巾敷腹部或佩戴肚兜。睡眠时避免空调直吹,外出注意遮挡风邪。夏季避免过量进食冷饮,冬季穿衣需覆盖脐周。
5.及时就医排查:若腹泻超过3天未缓解,或伴随高热、血便、精神萎靡等症状,需立即就诊。粪便检测可明确感染类型,血常规辅助判断炎症程度。慢性腹泻需排查乳糖不耐受或过敏因素,必要时调整喂养方案。
腹泻期间需密切观察精神状态和尿量,记录排便次数及性状。护理前后清洁双手,餐具煮沸消毒。避免接触其他患病儿童,防止交叉感染。恢复期饮食过渡需循序渐进,不可急于进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