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尿管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动作轻柔减少黏膜损伤、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尿管、妥善固定防止滑脱、观察尿液性状及引流通畅。具体分析如下:
1.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感染:插尿管属于侵入性操作,操作前需彻底清洁双手并戴无菌手套,使用碘伏等消毒剂对尿道口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导尿管及配套器械必须处于无菌状态,避免将外界细菌带入尿道。操作过程中避免触碰已消毒部位,插管后保持引流系统密闭,定期更换集尿袋以减少逆行感染风险。
2.动作轻柔减少黏膜损伤:尿道黏膜脆弱,插管时需充分润滑导尿管前端,缓慢旋转推进。若遇阻力不可强行插入,应暂停并调整角度,避免造成假道或撕裂伤。男性患者需注意尿道生理弯曲,女性患者需辨认清楚尿道口位置,防止误入阴道。
3.选择合适型号的导尿管:成人通常选用14-18号导尿管,儿童根据年龄选择更小型号。过粗易损伤尿道,过细可能导致漏尿或引流不畅。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可选用弯头导尿管,血尿患者选择多腔导尿管以便冲洗。
4.妥善固定防止滑脱:插入后向气囊注入适量无菌水,轻拉导尿管确认固定。男性可将导尿管固定于下腹部,女性固定于大腿内侧,避免牵拉导致尿道受压。长期留置需定期检查气囊水量,防止气囊破裂致导管脱出。
5.观察尿液性状及引流通畅:插管后记录初始尿量及颜色,若出现血尿、浑浊或絮状物需警惕感染或出血。确保引流管无折叠受压,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以防反流。长期留置者每日清洁尿道口并评估是否需要更换导尿管。
操作前需评估患者有无尿道狭窄或凝血功能障碍等禁忌情况。插管后告知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如尿急或轻微灼痛,通常短期内缓解。若持续疼痛、发热或无尿排出,需立即处理。保持饮水量以稀释尿液,减少结晶堵塞风险。定期评估留置必要性,尽早拔管以降低并发症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