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感咳嗽病是指因感受外界邪气如风、寒、暑、湿、燥、火而引发的咳嗽症状,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范畴。这类咳嗽多由外邪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宣、肃降失常,从而出现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症状。外感咳嗽通常起病急、病程短,与内伤咳嗽如脏腑功能失调所致有明显区别,常见于感冒、流感或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中。
外感咳嗽的病因与季节气候密切相关。风寒咳嗽多见于冬季,表现为咳嗽声重、痰白稀薄,常伴恶寒发热;风热咳嗽好发于春季,以咳嗽频繁、痰黄黏稠、咽喉肿痛为特点;燥邪咳嗽则常见于秋季,表现为干咳少痰、口干咽痒。暑湿或湿热环境下,咳嗽可能伴随胸闷、痰黏腻等症状。中医治疗强调辨证施治,风寒者宜辛温解表,风热者需辛凉透邪,燥邪则需润肺止咳,同时结合宣肺化痰之法以恢复肺气通畅。
外感咳嗽需注意区分病因,避免误治。风寒咳嗽若误用寒凉药物可能加重症状,风热咳嗽滥用温补则会助长邪热。饮食上忌生冷、辛辣或油腻食物,以免刺激呼吸道或助湿生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二次受凉。若咳嗽迁延不愈或出现高热、胸痛、咯血等严重症状,需警惕肺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及时就医。体质虚弱者或儿童、老人应加强防护,减少外邪侵袭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