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疝的疝环是指脐部腹壁缺损或薄弱区域形成的环状结构,是疝内容物突出的通道。疝环的大小和形状直接影响疝囊的突出程度及是否发生嵌顿,是脐疝病理生理的核心环节。
脐疝的疝环由脐部周围组织异常发育或损伤导致。胎儿时期脐带穿过腹壁形成天然薄弱点,出生后若脐环未完全闭合,残留的缺损便构成疝环。成人脐疝多因腹压增高、肥胖、妊娠等因素使脐部组织拉伸变薄,最终形成疝环。疝环边缘多为纤维结缔组织,缺乏肌肉支撑,在腹压作用下逐渐扩大,允许腹膜、脂肪或肠管等疝内容物通过。
临床评估疝环需结合触诊和影像检查。触诊可判断疝环位置、大小及硬度,超声或CT能明确缺损范围与疝内容物性质。治疗需根据疝环直径选择方案:小疝环可能自愈或采用加压包扎,大疝环需手术修补。嵌顿性脐疝因疝环卡压内容物,需紧急处理以防肠坏死。术后避免咳嗽、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促进愈合。定期随访观察复发迹象,尤其婴幼儿和慢性病患者更需密切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