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慢性腹泻需要综合调理肠胃功能,结合饮食管理与医疗干预。病程超过2周即属慢性腹泻,常见病因包括感染后肠功能紊乱、乳糖不耐受、食物过敏或肠道菌群失调。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是关键,避免自行用药延误治疗。
调理重点在于饮食调整与肠道修复。母乳喂养婴儿可继续哺乳,母亲需减少高糖高脂饮食;配方奶喂养者可尝试无乳糖奶粉或深度水解蛋白奶粉。已添加辅食的幼儿采用低渣、低纤维的清淡饮食,如米粥、苹果泥等,少量多餐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医生可能建议补充锌制剂修复肠黏膜,或使用益生菌调节菌群。感染性腹泻需规范使用抗生素,非感染性腹泻则避免滥用止泻药,以免抑制病原体排出。
注意观察脱水表现如尿量减少、眼窝凹陷,及时口服补液盐预防电解质紊乱。避免高糖饮料、果汁加重腹泻,乳制品暂停2-4周。记录每日排便次数、性状及饮食种类,帮助医生判断病因。慢性腹泻可能伴随营养不良,需监测体重增长曲线。检查粪便常规、轮状病毒抗原及过敏原筛查,必要时做肠镜检查。保持餐具清洁,饭前便后洗手防止交叉感染。若出现血便、持续发热或精神萎靡,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