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慢性中耳炎的症状包括耳部分泌物持续流出、听力减退或对声音反应迟钝、频繁抓挠耳朵、睡眠不安或易激惹、伴随低热或食欲下降。具体分析如下:
1.耳部分泌物持续流出:慢性中耳炎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引起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从耳道渗出。分泌物可能带有异味,干燥后形成结痂。长期渗出可能刺激耳周皮肤,引发红肿或湿疹样改变。
2.听力减退或对声音反应迟钝:中耳积液或鼓膜病变会影响声音传导,导致婴儿对呼唤或环境声响反应减弱。表现为对名字无应答、语言发育延迟或对突然声响缺乏惊吓反射。
3.频繁抓挠耳朵:因耳内不适或疼痛,婴儿可能反复用手抓挠耳部或摇头。耳周皮肤可能出现抓痕,严重时引发继发感染。此行为在平躺或喂奶时可能加剧。
4.睡眠不安或易激惹:夜间卧位可能增加中耳压力,加剧疼痛,导致婴儿哭闹、惊醒或难以入睡。白天表现为烦躁、拒食或过度依赖抱哄,与普通哭闹相比持续时间更长。
5.伴随低热或食欲下降:慢性炎症可能引起体温轻度升高,通常不超过38℃。耳痛影响咀嚼或吮吸动作,导致进食量减少、体重增长缓慢,需与消化道疾病鉴别。
若发现上述表现,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日常避免耳道进水,喂奶时保持头部抬高,减少呛奶风险。遵医嘱完成全程用药,定期复查听力及鼓膜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