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中风偏瘫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能够缓解症状并促进功能恢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艾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调节气血运行,增强肌肉力量,对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有缓解作用。但需明确,艾灸不能替代现代医学的急性期抢救和康复治疗,需结合药物、针灸、康复训练等综合干预。
艾灸治疗中风偏瘫的原理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常选穴位包括足三里、合谷、曲池等,通过温热刺激激发经气,疏通经络,促进气血流通。临床观察发现,坚持艾灸可减轻患侧肢体僵硬、疼痛,部分患者运动功能有所改善。艾灸能扩张血管,增加脑部血供,辅助神经功能修复。效果因人而异,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及个体体质密切相关。艾灸更适合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需长期规律施灸,配合主动康复锻炼才能见效。
艾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避免烫伤或选穴不当。中风急性期患者不宜艾灸,以免加重病情。糖尿病患者、皮肤感觉障碍者慎用,因对温度敏感度下降易导致皮肤损伤。施灸时保持环境温暖,避免受凉。艾灸后需补充温水,避免剧烈运动。若出现头晕、恶心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就医。同时,不可因艾灸延误必要的现代医学治疗,如降压、溶栓或手术。定期复查评估疗效,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安全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