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肠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症状采取综合措施,包括调整饮食、补液、药物干预等。及时就医明确病因是关键,尤其是出现脱水、发热或血便等严重症状时,需由医生制定个体化方案。
婴儿肠炎常见病因包括病毒感染如轮状病毒、细菌感染或喂养不当。病毒性肠炎以对症治疗为主,需预防脱水,可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细菌感染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避免自行用药。母乳喂养的婴儿可继续哺乳,但需缩短单次喂养时间,增加频率。配方奶喂养者可暂时改用无乳糖配方,减轻肠道负担。辅食添加阶段的婴儿应暂停油腻或高纤维食物,选择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
治疗期间需密切观察婴儿精神状态、尿量和体温。脱水表现为囟门凹陷、哭闹无泪、尿少等,需立即就医。家庭护理中注意手部卫生,避免交叉感染。腹泻期间避免使用止泻药,以免抑制病原体排出。恢复期饮食需循序渐进,避免过早恢复常规喂养加重肠道负担。若症状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呕吐频繁、嗜睡、血便等警示症状,需及时复诊。预防肠炎需注重奶具消毒、合理添加辅食,并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