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B超主要检查膀胱位置及残余尿量、尿道支撑结构、子宫及阴道位置、直肠及肛管周围组织、盆底肌肉群状态。具体分析如下:
1.膀胱位置及残余尿量:盆底B超可清晰显示膀胱在盆腔内的具体位置,观察是否存在下垂或偏移现象。通过测量排尿后膀胱内残留尿液量,判断膀胱排空功能是否正常。检查时需保持膀胱适度充盈,便于观察膀胱壁厚度及黏膜层状态。膀胱颈角度变化也是评估尿控功能的重要指标。
2.尿道支撑结构:重点观察尿道中段位置与耻骨联合的关系,评估尿道周围韧带和筋膜的完整性。通过动态检查可发现尿道过度活动或旋转现象。尿道括约肌区域的回声特征能反映肌层厚度和连续性,对判断控尿能力有重要价值。
3.子宫及阴道位置:检查子宫颈与坐骨棘的水平位置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的厚度和完整性是观察重点,尤其注意阴道顶端支撑情况。动态检查时可见阴道壁随腹压变化的位移程度,膨出部位和范围可被准确测量。
4.直肠及肛管周围组织:观察直肠壶腹部与肛管的角度关系,评估直肠前壁的支撑状态。肛管内外括约肌的层次结构和厚度是检查要点,可发现肌层缺损或变薄区域。直肠阴道隔的完整性对判断直肠膨出有重要意义。
5.盆底肌肉群状态:主要观察肛提肌的对称性和连续性,测量耻骨直肠肌厚度。静息状态和收缩时的肌肉回声变化反映肌力状况。盆膈裂孔面积测量可量化评估肌肉支撑功能,异常扩大会影响器官固定。
检查前需排空肠道并适量饮水,穿着宽松衣物便于暴露检查部位。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医生指令完成咳嗽或收缩动作,动态观察器官位移情况。检查后及时获取报告并与专业医生沟通结果,必要时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妊娠期或急性炎症期需谨慎选择检查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