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确实可能引起尿路感染。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的微生物,其中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密切相关。这类病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定植于尿道或生殖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典型尿路感染症状。
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尿路感染通常表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慢性盆腔炎。与常见的大肠杆菌等细菌性尿路感染不同,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症状可能较轻,但易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诊断需依靠实验室检测,如PCR技术或培养法,明确病原体类型。治疗上首选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但部分菌株可能对常规药物耐药,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性伴侣需同步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支原体相关尿路感染需注意性行为卫生,使用安全套可降低传播风险。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导致耐药性。治疗期间需足疗程用药,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宜过早停药。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发生支原体感染,需加强营养与锻炼。日常保持充足饮水、避免憋尿等习惯也有助于维护泌尿系统健康。若反复感染,建议排查是否存在泌尿结构异常或免疫缺陷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