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遗症常见肢体活动障碍、语言沟通困难、吞咽功能障碍、认知能力下降、情绪障碍。具体分析如下:
1.肢体活动障碍:脑卒中可能导致对侧肢体偏瘫或肌力减弱,由于大脑运动中枢受损,部分患者出现肌肉痉挛或协调性下降。上肢精细动作障碍表现为抓握困难,下肢步态异常如拖行或划圈步态。长期卧床可能引发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康复训练需早期介入以改善运动功能。
2.语言沟通困难:部分患者因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出现失语症,表现为表达障碍或理解困难。运动性失语患者词汇贫乏且语法错误,感觉性失语患者无法理解他人语言。构音障碍因咽喉肌肉控制异常导致发音含糊,需通过语言训练逐步恢复交流能力。
3.吞咽功能障碍:延髓或大脑皮层损伤可能引发吞咽反射减弱,导致饮水呛咳或进食困难。长期吞咽障碍易引发吸入性肺炎,需调整食物性状并进行吞咽训练。部分患者需鼻饲管维持营养,严重者可能需胃造瘘手术。
4.认知能力下降:脑卒中后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分散或执行功能障碍。部分患者无法完成复杂指令或规划日常事务,伴随空间定向力下降。认知康复需结合记忆训练与行为干预,严重者需家属协助管理生活。
5.情绪障碍:脑损伤可能直接引发情绪调控异常,常见抑郁或焦虑症状。部分患者因功能丧失产生挫败感,表现为情绪低落或易怒。心理疏导与药物干预需同步进行,社会支持对改善情绪至关重要。
脑卒中后需定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结合专业指导调整方案。饮食以低盐低脂为主,预防二次卒中发生。家属需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及时协助就医。出现发热或意识变化需立即检查是否并发感染或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