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脑炎最常见的感染表现形式是急性脑炎或脑膜炎。多数感染者初期症状类似流感,随后可能迅速进展为高热、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抽搐,严重者可出现昏迷或瘫痪。部分病例表现为轻型或无症状感染,但典型病例以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为主要特征。
乙型脑炎病毒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4-14天。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和乏力,易被误诊为普通感冒。随着病情发展,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显现,如颈项强直、定向力障碍、肢体痉挛或病理反射阳性。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儿童和老年人因免疫力较弱,更易发展为重症。部分幸存者可能遗留认知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
预防乙型脑炎的关键是接种疫苗,尤其在流行区需按时完成免疫程序。夏季蚊虫活跃季节应加强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剂等。出现疑似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临床诊断需结合血清学检测和脑脊液检查,早期干预可改善预后。治疗以支持疗法为主,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需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并控制颅内压。公共卫生部门需加强监测和灭蚊工作,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