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息肉通常属于良性病变,癌变概率极低。绝大多数情况下,声带息肉由过度用声、慢性刺激或炎症引起,病理性质为局部组织增生,不会发展为恶性肿瘤。但若长期忽视治疗或存在高危因素,如长期吸烟、酗酒或合并声带白斑等癌前病变,可能增加局部恶变风险,需提高警惕。
声带息肉的形成与声带黏膜的机械性损伤密切相关。频繁发声、嗓音滥用或反流性咽喉炎等因素会导致声带黏膜水肿,逐渐形成息肉样病变。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发声疲劳,偶伴咽喉异物感。通过喉镜检查可明确诊断,典型息肉呈半透明或淡红色,表面光滑,基底较窄。若发现息肉形态不规则、质地硬脆或伴有异常血管增生,需活检排除恶性可能。病理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的金标准,可明确是否存在细胞异型性。
日常需避免过度用声、戒烟限酒,减少咽喉反流刺激。出现持续声嘶超过两周应及时就诊,喉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术后患者需严格禁声1-2周,并接受嗓音训练纠正不良发声习惯。合并胃食管反流者需规范抑酸治疗。定期随访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尤其对职业用嗓者或伴有高危因素的人群。若术后病理提示不典型增生,需缩短复查间隔,必要时行扩大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