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时长达到7小时仍感到困倦,可能与睡眠质量、生理节律或潜在健康问题有关。单纯满足时间标准并不等同于高效休息,深度睡眠不足、睡眠结构紊乱或外界干扰均会导致清醒后疲惫感持续。
睡眠质量受多重因素影响。首先,睡眠周期包含浅睡、深睡和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深睡阶段不足会导致身体修复不充分。其次,昼夜节律紊乱如熬夜、倒班可能打乱生物钟,即使睡够时长,醒来时仍处于睡眠周期中的深睡阶段,引发睡眠惰性。睡眠呼吸暂停、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会降低睡眠效率,而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也可能导致浅眠多梦。环境因素如光线、噪音、寝具不适同样干扰睡眠连续性。
改善这一问题需综合调整生活习惯。保持固定作息时间,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卧室环境应黑暗、安静且温度适宜。若长期存在日间嗜睡,建议进行多导睡眠监测或内分泌检查,排除病理性因素。适度运动可提升深睡比例,但避免睡前3小时剧烈活动。短期可尝试20分钟内的午休,但过长可能加重困倦。必要时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