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低压综合征的检查结果主要表现为脑脊液压力降低、影像学特征性改变及相关实验室指标异常。该疾病的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常见检查包括腰椎穿刺测压、头颅MRI或CT等,不同检查手段可呈现特异性表现。
腰椎穿刺是诊断颅内低压综合征的关键检查,脑脊液压力通常低于60mmH₂O,严重者可低于40mmH₂O。脑脊液生化检查可能显示蛋白含量轻度升高,细胞数正常或轻度增多,呈无菌性炎症改变。影像学检查中,头颅MRI具有较高敏感性,典型表现包括硬脑膜弥漫性增厚、强化,脑组织下沉如小脑扁桃体下疝,静脉窦扩张或硬膜下积液。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垂体充血或硬膜下血肿。CT检查可能显示脑室变窄或蛛网膜下腔消失,但敏感性低于MRI。脊髓MRI可发现脑脊液漏的征象,如神经根袖囊肿或硬膜外积液,对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
诊断颅内低压综合征需注意鉴别其他疾病,如脑膜炎、自发性低颅压或医源性脑脊液漏。腰椎穿刺后需平卧休息,避免加重低颅压症状。影像学检查建议优先选择MRI增强扫描,以提高检出率。若怀疑脊髓脑脊液漏,需完善全脊髓MRI检查。治疗过程中需动态监测脑脊液压力及影像学变化,避免过度脱水或利尿治疗加重病情。部分患者可能需硬膜外血贴治疗,需严格评估适应症及操作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