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进水后通常可以自愈。外耳道具有自洁功能,少量水分进入后,多数情况下会随着头部活动或体温蒸发自然排出,无需特殊处理。但若水分滞留时间较长或伴随不适,可能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
耳朵进水后,外耳道的皮肤和毛发会帮助水分逐渐排出。倾斜头部或轻轻跳动可使水分借助重力作用流出。使用吹风机低温档保持一定距离吹耳道,也能加速蒸发。避免用棉签深入掏挖,以免将水分推入更深或损伤耳道皮肤。游泳或洗澡时佩戴耳塞能有效预防进水。若水分滞留超过24小时或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疼痛等症状,可能存在继发感染风险,需及时就医检查。
耳朵进水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频繁掏挖或使用不洁工具。潜水或游泳后及时清理耳道残留水分。婴幼儿耳道较窄,水分更易滞留,需格外注意观察。若出现持续不适或炎症表现,如红肿、流脓等,应避免自行处理,尽快寻求专业医疗帮助。耳部结构复杂,不当操作可能加重损伤或引发中耳炎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