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宫颈分泌物时出现少量出血属于较常见现象,多数情况下是正常的。宫颈部位黏膜脆弱,采样时刷子或刮板的轻微摩擦可能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尤其是有宫颈糜烂、炎症或柱状上皮外翻的女性更易发生。通常出血量极少,呈点滴状或血丝样,1-2天内可自行停止,无需特殊处理。
宫颈采样出血的原因与宫颈生理结构密切相关。宫颈表面覆盖两种上皮细胞,鳞状上皮较厚实,柱状上皮单层且富含血管。临床常用的宫颈细胞学检查如TCT或HPV检测时,取样器需旋转刮取宫颈管内的脱落细胞,这个过程中器械接触柱状上皮区域容易引发出血。雌激素水平变化会使宫颈组织充血,月经周期中的黄体期或妊娠期女性宫颈更脆弱。慢性宫颈炎、宫颈息肉等病变也会增加出血概率,但这类情况往往伴有异常分泌物增多、接触性出血史等伴随症状。
注意事项方面,采样前应避开月经期,至少提前3天避免性生活、阴道灌洗或使用栓剂。术后24小时内禁止盆浴、游泳,观察出血量和持续时间。若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持续3天以上或出现发热、异味分泌物,需及时就医排除宫颈病变或感染。绝经后女性因黏膜萎缩更易出血,可提前咨询医生使用局部雌激素软膏改善条件。定期宫颈癌筛查很重要,但不必因恐惧出血而拒绝检查,专业医生操作能最大限度减少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