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颈挛缩在中医理论中称为癃闭或淋证,属于下焦气化不利、水道不通的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与肾气不足、肝郁气滞、湿热下注等因素相关,导致膀胱气化功能失常,出现排尿困难、尿线细弱等症状。
中医对膀胱颈挛缩的认识主要基于整体辨证。肾主水液,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亏虚可致膀胱气化无力;肝主疏泄,情志不畅或肝郁化火可能引发下焦气滞;湿热蕴结下焦则可能进一步阻滞尿道。临床常见证型包括肾阳虚型、肝郁气滞型、湿热下注型等,治疗上需辨证施治,常用方剂如济生肾气丸、柴胡疏肝散、八正散等,配合针灸、艾灸等外治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在调理过程中需注意避免过度劳累或情绪波动,以免加重气机郁滞。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及生冷食物,以防湿热内生。治疗期间需定期复诊,根据症状变化调整用药方案。若出现急性尿潴留等紧急情况,应及时结合现代医学手段处理,不可单纯依赖中药延误病情。长期患病者需兼顾脾肾功能调理,适当配合导引术如八段锦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