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耳朵流脓可能是中耳炎或外耳道感染的表现,需及时就医检查,避免延误治疗。耳朵流脓通常伴随疼痛、发热或烦躁,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自行处理,防止加重感染。
耳朵流脓常见于急性中耳炎,多因感冒或细菌感染导致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外耳道炎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如掏耳损伤或进水感染。医生会通过耳镜检查明确病因,可能开具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药物。若鼓膜穿孔较小,通常可自愈;若反复流脓或听力受影响,需进一步治疗。居家护理时,可用干净棉球轻轻擦拭外耳分泌物,避免堵住耳道或用力清洁。
注意避免让婴儿耳朵进水,洗澡时可用棉球堵住外耳道。不要自行掏耳或使用偏方,以免刺激感染。若伴随高热、呕吐或精神萎靡,需立即就医。哺乳时保持婴儿头部稍高,防止奶液流入耳道。定期观察耳朵情况,按医嘱复诊,确保感染彻底消退。预防上,及时治疗感冒,避免二手烟,增强免疫力,减少中耳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