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异物可出现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鸣、耳内异物感、耳道出血。具体分析如下:
1.耳部疼痛:外耳道异物刺激耳道皮肤或压迫鼓膜时,可引发明显疼痛。尖锐异物可能划伤耳道,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疼痛程度与异物性质及停留时间相关。若异物长时间未取出,可能继发感染,疼痛加剧并伴随肿胀。
2.听力下降:异物阻塞外耳道可阻碍声波传导,导致传导性听力减退。较大异物完全堵塞耳道时,听力下降更为显著。若异物贴近鼓膜,可能影响鼓膜振动,进一步加重听力障碍。
3.耳鸣:异物接触鼓膜或耳道壁时,可能引发异常声音感知。异物移动或随头部活动碰撞周围组织,可产生断续或持续的耳鸣。部分患者描述为嗡嗡声或敲击声,与异物位置及形态有关。
4.耳内异物感:异物存留于耳道内,患者常自觉耳内有明显堵塞感或痒感。表面光滑的异物可能仅引起轻微不适,而形状不规则的异物可能导致持续摩擦感,甚至诱发反射性咳嗽。
5.耳道出血:尖锐异物或强行取出时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导致少量出血。若异物刺破鼓膜,可能伴随剧烈疼痛及血性分泌物。出血量通常较少,但需警惕继发感染或鼓膜穿孔风险。
发现外耳道异物时,避免自行掏挖,以免将异物推向深处或造成二次损伤。及时就医由专业人员处理,减少并发症发生。保持耳道干燥,避免进水或使用刺激性药物。若出现持续疼痛、流脓或发热,需警惕感染可能,尽快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