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频繁吐奶、腹胀、排便异常以及哭闹不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或同时出现,严重时可能伴随体重增长缓慢或睡眠障碍。由于婴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任何喂养不当或外界刺激都可能引发消化功能紊乱。
常见症状中,吐奶或溢奶最为直观,但需区分生理性溢奶与病理性呕吐。若呕吐物带有酸臭味或奶块,可能提示消化延迟。腹胀表现为腹部鼓胀发硬,轻叩呈鼓音,婴儿常因不适扭动身体或蜷缩双腿。排便异常包括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含奶瓣,或相反出现便秘、粪便干硬。部分婴儿会因肠痉挛突然啼哭,面部涨红,双腿向腹部屈曲,通常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
喂养时需注意奶温适宜、流速适中,避免过度喂养或频繁更换奶粉。母乳喂养者应减少摄入高脂、辛辣食物。每次喂奶后竖抱拍嗝,可缓解胀气。若症状持续超过24小时,或出现发热、血便、脱水等警示表现,需立即就医。日常可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促进肠蠕动,但避免在刚进食后操作。记录每日喂养量、排便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早产儿或低体重儿出现消化不良时更需谨慎,此类群体易发展成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严重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