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塞、咳痰、咽痛、流清涕等症状,中医有疗效明确的中药方剂可供选择。这类症状多因外感风寒、肺气失宣所致,需采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方剂治疗。
经典方剂推荐使用荆防败毒散或麻黄汤加减。荆防败毒散以荆芥、防风为主药,配合羌活、独活散寒祛湿,柴胡、前胡宣肺止咳,桔梗、甘草利咽化痰,适用于风寒初起、鼻塞流涕明显者。若恶寒无汗、咳喘较重,可选用麻黄汤,以麻黄、桂枝发汗解表,杏仁降气止咳,甘草调和诸药。若痰多色白,可加半夏、陈皮化痰;咽痛明显可加射干、牛蒡子利咽止痛。煎煮时需注意解表药不宜久煎,煮沸后15分钟即可,以免药性挥发。
使用中药需辨证准确,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症状不同,若误用寒凉药可能加重病情。服药期间应避风寒,忌食生冷油腻,多饮温水助发汗。孕妇、体弱者需调整剂量,高血压患者慎用麻黄类方剂。若服药3天症状未缓解或出现高热、黄痰等化热表现,应及时就医。中药与西药感冒药同服需间隔2小时,避免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