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后刀口附近疼痛可通过热敷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口服医生开具的镇痛药物、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姿势减少伤口牵拉。具体分析如下:
1.热敷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剖腹产术后24小时后,可用温热毛巾或暖水袋隔衣物敷于刀口周围,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15分钟。热量能扩张毛细血管,加速组织代谢废物排出,减轻炎性反应导致的肿胀痛。注意避免高温烫伤皮肤,敷后及时擦干水分。若敷后出现红肿加剧需立即停止。
2.口服医生开具的镇痛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能阻断前列腺素合成,降低神经末梢对痛觉的敏感性。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阿片受体,适用于剧烈疼痛。需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服用,避免自行增减剂量。哺乳期用药需告知医生,部分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
3.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术后7天内每日用碘伏棉球由内向外环形消毒切口,覆盖无菌敷料。出汗或沾水后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滋生。感染表现为渗液、发热或跳痛,需立即就医。愈合期避免抓挠结痂,穿着宽松纯棉衣物减少摩擦。
4.适度活动促进血液循环:术后6小时可翻身,24小时后在搀扶下床沿床边行走。慢走每次5分钟,每日2-3次,通过肌肉收缩推动静脉回流,预防血栓并加速组织修复。避免突然弯腰、提重物等增加腹压的动作,咳嗽时用手按压伤口减少震动痛。
5.调整姿势减少伤口牵拉:侧卧时在两膝间垫枕头,半坐位将床头抬高30°。起身时先侧身再用手臂支撑,减少腹部用力。哺乳时用靠垫承托婴儿重量,避免直接压迫切口。长时间固定姿势需每2小时调整一次,防止肌肉僵硬加重疼痛。
术后两周内避免盆浴及剧烈运动,饮食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C摄入。疼痛持续超过1个月或伴随发热、化脓需复查。情绪焦虑可能降低痛阈,可通过深呼吸调节。观察恶露情况,异常出血提示愈合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