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漆是传统中药材,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嫩枝叶,具有截疟、涌吐痰涎的功效,主要用于疟疾、痰饮停聚等症。作为常山的药用部分,蜀漆与常山根功效相似,但作用更强,尤其截疟效果显著,古代医家视为治疗疟疾的要药。
蜀漆性味苦、辛,微寒,有毒,归肺、心、肝经。主要含有常山碱甲、乙、丙等生物碱成分,这些成分对疟原虫有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疟疾发作。蜀漆的涌吐作用可促使痰涎排出,适用于痰饮壅滞、胸膈满闷之证。历史上,蜀漆与常山配伍使用,如《金匮要略》中的蜀漆散,专治疟疾寒热往来。现代其抗疟机制与奎宁类似,但毒性较强,需谨慎使用。
使用蜀漆需严格掌握剂量与禁忌。过量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反应,孕妇、体弱者禁用。煎服时需久煎以减轻毒性,且不宜长期服用。与常山类似,蜀漆可能引起肝损伤,肝功能不全者慎用。临床应在医师指导下配伍他药,如与槟榔、草果同用可增强截疟效果。贮藏时需置于干燥通风处,避免霉变。由于毒性问题,现代临床已较少单独使用,多作为复方成分或研究抗疟药物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