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肝炎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评估进行综合判断,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是关键步骤。
首先,需通过详细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了解症状特点,如乏力、黄疸或肝区不适。实验室检查中,自身抗体检测尤为重要,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和抗肝肾微粒体抗体抗-LKM1是常见标志物。肝功能异常如转氨酶升高、球蛋白增高也支持诊断。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或MRI可排除胆道梗阻、肿瘤等结构性病变。肝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可观察到界面性肝炎、浆细胞浸润等特征性改变。
排除其他病因至关重要。病毒性肝炎需通过血清学检测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药物性肝损伤需仔细询问用药史,排除近期使用肝毒性药物。代谢性疾病如Wilson病需检测铜蓝蛋白和尿铜,血色病需检查铁代谢指标。酒精性肝病需结合饮酒史和实验室特点。需注意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鉴别,后者通常伴随特异性抗体如抗线粒体抗体AMA或胆管影像学异常。
诊断过程中需谨慎避免漏诊或误诊。部分患者可能重叠多种自身免疫性肝病,需全面评估。治疗前需确认无活动性感染或其他禁忌症。随访中定期监测肝功能及免疫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需避免自行用药或饮酒,以免加重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