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是出生后皮肤和眼白发黄的现象,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通常在出生2-3天出现,多数属于生理性黄疸,1-2周内自行消退。早产儿或某些病理因素可能导致黄疸加重或持续更久,需密切观察。
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红细胞寿命短、肝脏功能不成熟有关。胆红素生成过多,超过肝脏处理能力,便沉积在皮肤和黏膜。生理性黄疸表现为面部、躯干轻度黄染,进展缓慢;病理性黄疸则出现早24小时内、发展快,可能蔓延至四肢,伴随嗜睡、拒奶等症状。母乳性黄疸与喂养方式相关,暂停母乳后胆红素水平会下降。
密切监测黄疸程度是关键。自然光下观察皮肤黄染范围,若扩展至手脚心或颜色加深,需及时就医。避免过度包裹婴儿,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胆红素排泄。病理性黄疸需蓝光治疗,严重者可能需换血。注意区分黄疸与贫血、感染等疾病的关联,避免延误治疗。母亲孕期做好产检,新生儿定期随访,可降低重症黄疸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