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性眩晕确实存在复发的可能性。这种眩晕通常由内耳耳石脱落引起,当头部位置改变时,脱落的耳石刺激半规管,引发短暂但强烈的旋转感。虽然多数患者经过复位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但部分人群可能因耳石再次脱落或复位不完全而复发,复发率约为15%-30%。
复发诱因多样,包括头部外伤、长期保持固定姿势、睡眠不足或骨质疏松等基础疾病。内耳结构异常或前庭功能减退也可能增加复发风险。部分患者可能反复发作,尤其在疲劳、感冒或血压波动时更易诱发。临床观察发现,女性及中老年群体复发率相对较高,可能与激素水平或退行性改变有关。及时就医并进行前庭功能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可降低复发概率。
预防复发需避免突然转头或弯腰等动作,睡眠时垫高枕头15-20度。日常可进行Brandt-Daroff前庭康复训练,增强平衡代偿能力。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若眩晕反复发作或伴随听力下降、呕吐,需排除梅尼埃病或中枢性病变,尽早就诊神经内科或耳鼻喉科。复位治疗后短期内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有助于监测耳石复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