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确实可能增加日后尿失禁的风险,但并非绝对原因。尿失禁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剖腹产只是其中之一。相比自然分娩,剖腹产对盆底肌的直接损伤较小,但妊娠本身以及手术过程仍可能对盆底结构造成影响,导致控尿功能减弱。
妊娠期间,子宫增大和激素变化会持续对盆底肌群施加压力,可能导致肌肉松弛或神经损伤。剖腹产虽避免了胎儿经产道娩出时的剧烈拉伸,但手术过程中仍需分离膀胱与子宫,可能间接影响尿道支撑结构。麻醉和术后恢复期的活动减少也可能延缓盆底功能恢复。剖腹产产妇产后尿失禁发生率略低于自然分娩,但长期来看差异逐渐缩小,尤其多次剖腹产或伴随其他风险因素时,尿失禁风险显著上升。
预防尿失禁需从孕期开始。控制体重增长、避免长期腹压增加如慢性咳嗽或便秘有助于减轻盆底负担。产后尽早进行凯格尔运动等盆底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强肌肉力量。若出现漏尿症状,应及时就医评估,必要时接受物理治疗或手术干预。剖腹产产妇术后需遵医嘱逐步恢复活动,避免过早负重或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盆底功能,尤其高龄或多次分娩者更需重视。尿失禁可防可治,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