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碱酯酶正常范围通常在4000-12000U/L,肝硬化患者可能降至2000U/L以下,且病情越严重,数值通常越低。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降低是肝硬化的常见表现之一。肝硬化患者由于肝细胞功能受损,胆碱酯酶合成减少,导致血液中胆碱酯酶活性下降。
胆碱酯酶主要由肝脏合成,其活性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肝硬化时,肝细胞广泛纤维化,功能储备下降,胆碱酯酶生成减少。同时,胆碱酯酶半衰期较短,能较敏感地反映肝损伤程度。除肝硬化外,重症肝炎、肝癌等疾病也可能导致胆碱酯酶降低,但结合其他指标如白蛋白、凝血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可辅助鉴别。动态监测胆碱酯酶变化有助于评估肝硬化进展或治疗效果。
胆碱酯酶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检测前需避免剧烈运动或高脂饮食。单纯依赖胆碱酯酶数值无法确诊肝硬化,需结合病史、体征、影像学及肝活检等综合判断。营养不良、感染或恶性肿瘤也可能导致胆碱酯酶降低,需排除干扰因素。临床中若发现胆碱酯酶持续下降,应及时完善肝功能评估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