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朵出血是否严重需视具体情况而定。轻微出血可能只是外耳道皮肤轻微损伤,通常无大碍;但若伴随剧烈疼痛、听力下降或持续出血,则可能提示鼓膜穿孔、感染或其他严重问题,需及时就医。
外耳道皮肤薄且敏感,用棉签或挖耳勺过度清理容易造成划伤。耳垢本身具有保护作用,过度清理反而可能将耳垢推向深处,甚至损伤鼓膜。出血若伴随黄色分泌物、耳鸣或眩晕,可能已引发中耳炎或外耳道炎。儿童因耳道狭窄更易受伤,出血后需立即停止掏耳并观察。高血压或服用抗凝药物者出血风险更高,止血时间可能延长。
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清理耳道,棉签仅适合清洁耳廓。出血后应用干净纱布轻压止血,切勿自行滴药或冲洗。游泳或洗澡时注意防水,防止感染。若出血持续超过10分钟、伴随听力异常或发热,必须尽快就诊耳鼻喉科。日常清洁可用温水湿润外耳道,耳垢过多时由专业医生处理。保持耳道干燥,避免频繁掏耳,有助于预防损伤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