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黄疸应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蓝光治疗、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泄、避免使用可能加重黄疸的药物、严重时考虑换血治疗。具体分析如下:
1.密切监测胆红素水平:新生儿黄疸需定期测量胆红素值,通过皮测或血液检测判断黄疸程度。胆红素过高可能引发胆红素脑病,需及时干预。监测频率根据黄疸进展调整,早产儿或高危儿需更密集观察。
2.根据医生建议进行蓝光治疗:蓝光能将胆红素转化为易排泄形式,是临床常用方法。治疗时需遮盖眼睛及生殖器,避免副作用。光照时长和强度由医生评估,通常持续24-48小时,必要时重复治疗。
3.适当增加喂养频率促进排泄:母乳或配方奶喂养应每2-3小时一次,增加排便次数可加速胆红素排出。母乳不足时需补充喂养,确保每日尿量6次以上。喂养不足可能加重黄疸,需密切观察体重变化。
4.避免使用可能加重黄疸的药物:某些药物如磺胺类或头孢类可能竞争胆红素代谢途径,增加游离胆红素浓度。用药前需告知医生黄疸情况,避免使用转氨酶抑制剂或溶血性药物。
5.严重时考虑换血治疗:当胆红素超过危险值或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需紧急换血。换血可快速降低胆红素浓度,减少脑损伤风险。操作需在专业医院进行,严格评估适应症及并发症。
黄疸期间需保持皮肤清洁,避免过度包裹导致体温升高。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吸吮力及哭声变化,出现嗜睡或抽搐立即就医。母乳喂养者无需停奶,但需确保有效吮吸。避免阳光直射替代蓝光治疗,可能引发晒伤或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