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对神经系统的损伤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旦出现症状,病死率接近100%。预防性措施和及时暴露后处置是唯一有效手段,需在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前阻断感染进程。
狂犬病毒通过外周神经向中枢神经系统迁移,最终引发脑炎。病毒在神经细胞内复制,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恐水、痉挛、瘫痪及意识障碍。由于血脑屏障阻碍药物进入,现有医疗手段无法清除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暴露后处置的关键在于彻底清洗伤口,并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疫苗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而免疫球蛋白可直接中和伤口处的病毒,阻止其扩散。若在症状出现前完成全程免疫,可有效预防发病。
避免延误处置是防控核心。任何可疑动物咬伤或抓伤后,需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即使伤口轻微或已愈合,仍需规范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期间禁止饮酒、剧烈运动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未全程接种者需重新评估暴露风险。狂犬病疫苗需严格按程序接种,遗漏或延迟可能影响免疫效果。接触野生动物或未接种家畜后出现异常,应立即上报疾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