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确实可能导致盆底肌松弛,但松弛程度通常比阴道分娩轻。盆底肌松弛主要与妊娠过程相关,而非单纯由分娩方式决定。怀孕期间子宫增大、激素变化以及胎儿重量压迫,都会对盆底肌群造成持续负担,导致肌肉和韧带逐渐松弛。
剖腹产虽然避免了胎儿经产道娩出时的直接牵拉,但妊娠本身对盆底组织的损伤依然存在。剖腹产产妇的盆底功能异常发生率约为20%-30%,低于阴道分娩的40%-50%,但仍需警惕产后康复问题。盆底肌松弛可能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或性功能障碍,这些症状可能在产后数月甚至数年后逐渐显现。
产后42天是评估盆底功能的关键时期,建议所有产妇无论分娩方式进行专业筛查。凯格尔运动是改善盆底肌张力的有效方法,需在医生指导下规律练习。避免提重物、长期咳嗽或便秘等增加腹压的行为,可降低盆底进一步损伤的风险。若出现漏尿或下坠感,应及时就医,必要时通过电刺激、生物反馈或手术干预。剖腹产并非盆底问题的保护伞,主动康复才能最大限度恢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