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的放射治疗主要包括外照射治疗、内照射治疗、联合放化疗、个体化剂量调整以及治疗后定期复查。具体分析如下:
1.外照射治疗:外照射是通过体外放射源对肿瘤区域进行照射,通常采用直线加速器产生高能射线。治疗范围包括宫颈原发灶及周围可能转移的淋巴结区域,总剂量需分多次完成以减少周围正常组织损伤。治疗前需精确定位肿瘤范围,通常结合影像学检查制定计划,每次治疗时间较短,但需连续数周进行。
2.内照射治疗:内照射又称近距离放疗,将放射源直接置于宫颈或宫腔内,常用铱192等放射源。该方法可对肿瘤局部施加高剂量辐射,同时减少对周围器官的影响。治疗需分次进行,每次放置放射源数分钟至数小时,具体方案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调整。
3.联合放化疗:放射治疗常与化疗药物同步使用,以增强治疗效果。化疗药物如顺铂可提高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同时抑制潜在转移。联合治疗需密切监测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及时处理副作用如骨髓抑制或胃肠道反应。
4.个体化剂量调整:放射剂量需根据肿瘤分期、体积及患者耐受性调整。早期患者可能接受较低剂量,晚期或复发患者需增加剂量。治疗中通过影像学复查评估疗效,必要时调整照射范围或剂量,确保精准打击肿瘤并保护正常组织。
5.治疗后定期复查:放疗结束后需长期随访,初期每3个月复查一次,逐渐延长间隔。复查内容包括妇科检查、影像学及肿瘤标志物检测,及时发现复发或转移。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远期副作用如直肠或膀胱功能异常,需针对性处理。
放射治疗期间需保持营养支持,避免感染,注意皮肤护理。治疗前后应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及应对措施。出现异常症状如持续疼痛或出血应及时就医,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