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控制感染、口服消炎药物减轻炎症、手术修补鼓膜穿孔、保持耳道干燥避免刺激、定期清理耳道分泌物。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控制感染:抗生素滴耳液可直接作用于中耳病灶,抑制细菌繁殖,适用于化脓性中耳炎急性发作期。常用药物如氧氟沙星滴耳液,需连续使用7-10天,避免过早停药导致耐药性。用药前需清洁外耳道,确保药液充分接触患处。
2.口服消炎药物减轻炎症:非甾体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可缓解中耳黏膜肿胀和疼痛,适用于伴随明显炎症反应的情况。需遵医嘱控制剂量,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需配合护胃药物。
3.手术修补鼓膜穿孔:对于反复发作或长期不愈的慢性中耳炎,鼓膜成形术可封闭穿孔,恢复听力并防止细菌入侵。术前需评估中耳功能,术后避免用力擤鼻或进水,防止移植片移位。
4.保持耳道干燥避免刺激:游泳或洗浴时使用耳塞阻挡污水,减少潮湿环境对耳道的刺激。棉签清理耳道需谨慎,过度擦拭可能损伤皮肤或将分泌物推入深处。
5.定期清理耳道分泌物:由专业人员使用吸引器或生理盐水冲洗清除脓液和痂皮,改善药物渗透效果。自行操作易造成二次感染,需避免频繁掏耳。
治疗期间需戒烟酒及辛辣食物,减少咽鼓管充血。听力下降或头晕症状持续需及时复诊,排除并发症。避免用力擤鼻或高空飞行,防止气压损伤中耳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