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治疗需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调整饮食减轻肠道负担、使用药物控制症状、注意臀部护理避免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具体分析如下:
1.及时补充水分预防脱水: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和电解质流失,口服补液盐是首选方法,能有效补充钠、钾等成分。轻度脱水时每公斤体重补充50mL液体,中度脱水需增加至100mL。母乳喂养的婴儿应继续哺乳,配方奶喂养者可适当稀释。若出现尿量减少、口唇干燥等脱水症状,需立即就医。
2.调整饮食减轻肠道负担:腹泻期间应避免高糖、高脂肪食物,母乳或配方奶喂养者无需停食。已添加辅食的婴幼儿可给予米汤、稀粥等易消化食物,少量多餐。严重腹泻时可短暂禁食4-6小时,但需保证水分摄入。恢复期逐步增加蛋白质和纤维素,避免生冷刺激食物。
3.使用药物控制症状:蒙脱石散可吸附病原体并保护肠黏膜,益生菌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细菌性腹泻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病毒性腹泻禁用抗生素。退热药仅在高热时使用,避免使用强效止泻药以免抑制病原体排出。用药需严格遵循剂量和疗程。
4.注意臀部护理避免感染:频繁排便易导致肛周皮肤破损,每次排便后需用温水清洗并擦干。涂抹氧化锌软膏或凡士林形成保护层,选择透气尿布并及时更换。避免用力擦拭皮肤,出现红肿或溃烂时可局部使用抗菌药膏。
5.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排便次数、性状及尿量,监测体温和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呕吐、血便、高热不退或嗜睡等症状,提示病情加重需紧急就医。恢复期仍需观察2-3天,防止复发或并发症。
治疗期间保持环境清洁,餐具煮沸消毒。避免自行使用偏方或过度依赖药物。病情反复或迁延不愈时需排查乳糖不耐受等潜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