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塞通常出现在感冒的初期和中期阶段,是上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之一。感冒初期,病毒侵入鼻腔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黏膜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从而堵塞鼻腔通道。随着病程发展,鼻塞可能在感冒中期第2-4天达到高峰,此时免疫系统持续对抗病毒,炎症反应加剧使症状更为明显。
感冒引起的鼻塞主要源于病毒刺激鼻黏膜的免疫应答。当鼻黏膜血管扩张时,局部血流量增加造成组织水肿,同时杯状细胞分泌大量黏液,混合脱落的上皮细胞形成鼻分泌物。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病原体还会激活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质,进一步加重鼻腔阻塞感。部分人群可能伴随鼻痒、打喷嚏或头痛,这与组胺释放及窦腔压力变化有关。若继发细菌感染,黄绿色脓性鼻涕可能提示病情进展。
注意区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鼻塞,前者常突发且伴眼痒,后者多伴随咽痛、发热等全身症状。孕妇、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应避免随意使用减充血剂,过量可能引发反弹性鼻充血。保持室内湿度40%-60%,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可缓解不适。若单侧持续性鼻塞或带血分泌物,需排查鼻息肉、肿瘤等非感染性病因。体温超过38.5℃或症状持续10天未缓解,建议进行血常规及病原学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