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的频率建议每周2-3次为宜,具体需根据体质、症状及季节调整。对于慢性调理或亚健康人群,可保持规律性操作;急性疼痛或寒症发作期可短期每日施灸,症状缓解后恢复常规间隔。单次艾灸时长控制在15-30分钟,避免长时间连续刺激同一穴位。
艾灸间隔需结合个体差异灵活掌握。虚寒体质者初期可适当增加频次,待阳气回升后改为维持性频率;湿热体质或阴虚火旺者应减少至每周1-2次,配合医师指导。夏季阳气旺盛时,施灸间隔可略长于冬季三九天。不同部位也有区别,四肢穴位耐受性较强,腰腹躯干则需更谨慎。传统中医强调灸有久火,建议采用灸三停二或灸五休二的周期性方案,使身体有自我调节的空间。
施灸前需确认无皮肤破损或过敏,饭后1小时内不宜操作。孕妇腰骶部、幼儿囟门处禁止施灸,高血压患者避免强刺激百会穴。艾灸后4小时勿接触冷水,注意保暖避风。若出现口渴、燥热等反应,应立即停止并饮用温盐水。长期艾灸者建议每季度调整方案,避免穴位疲劳。糖尿病患者及感觉障碍者需严格控制温度,防止低温烫伤。建议在专业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配合脉象舌诊动态调整频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