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局部滴耳液缓解症状、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涕、必要时进行鼓膜穿刺引流。具体分析如下:
1.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中耳炎多由细菌感染引起,需根据医生建议选用合适抗生素。口服抗生素疗程通常为7-10天,严重感染可能需静脉给药。用药期间需完成整个疗程,不可擅自停药。青霉素类或头孢类抗生素常作为首选,过敏者需更换其他类型。用药后48小时内应观察发热和耳痛是否缓解。
2.局部滴耳液缓解症状:氧氟沙星滴耳液等药物可直接作用于感染部位。使用前需将药液温热至接近体温,避免冷刺激引发眩晕。滴药时让患儿侧卧,牵拉耳廓使耳道变直,滴入3-5滴后保持体位5分钟。化脓性中耳炎需先清理脓液再用药。禁止使用粉剂或不明成分偏方。
3.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洗澡时用棉球堵塞外耳道防止进水。化脓时用无菌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分泌物,不可深入耳道内部。避免游泳或潜水等水上活动。中耳炎发作期不要自行掏耳,防止损伤鼓膜。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过于干燥或潮湿都不利于恢复。
4.避免用力擤鼻涕:擤鼻涕时应单侧交替进行,避免同时捏紧双侧鼻孔。婴幼儿可用吸鼻器清除鼻腔分泌物。鼻塞严重时可短期使用减充血剂,但不超过3天。咳嗽打喷嚏时不要捂住口鼻,防止压力变化影响中耳。积极治疗鼻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疾病。
5.必要时进行鼓膜穿刺引流:对于鼓室积液持续3个月以上或反复发作的病例,可能需切开鼓膜放置通气管。手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切口约2-3周自行愈合。术后避免耳部进水,定期复查听力。通气管通常保留6-12个月,脱落后多数患儿鼓膜可自行闭合。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体温和耳部疼痛变化,出现高热不退或剧烈头痛需立即就医。饮食宜清淡,适当补充维生素增强抵抗力。避免接触烟雾等刺激性气体。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恢复。康复后仍需定期检查听力,防止遗留传导性耳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