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病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由炭疽杆菌引起,主要影响动物,也可通过接触、吸入或摄入传播给人类。该病在畜牧地区较为常见,属于乙类传染病,但肺炭疽需按甲类传染病管理。
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多样,皮肤接触感染最为常见,占病例的95%以上,表现为皮肤溃疡和焦痂。吸入性炭疽较为罕见但病死率高,初期症状类似流感,易被忽视。肠炭疽则因食用未煮熟的感染动物肉类导致,表现为严重胃肠炎。炭疽杆菌能形成芽孢,在环境中长期存活,因此职业接触牲畜、皮毛或土壤者风险较高。预防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规范处理动物制品及加强高危职业防护。
接触疑似感染动物或环境后需立即彻底清洁皮肤,出现不明皮肤溃疡、发热或呼吸困难应及时就医。处理动物尸体或原料时穿戴防护装备,避免吸入粉尘。炭疽病早期抗生素治疗有效,延迟诊治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公共卫生部门需加强动物疫情监测,对暴发区域实施检疫和消毒。公众应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肉制品,确保食物充分加热,降低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