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虚汗、浑身没劲可考虑服用补气固表、滋阴敛汗的中药调理,如玉屏风散、生脉饮或牡蛎散等经典方剂,具体需结合体质辨证选用。
这类症状多与气虚、阴虚或卫阳不固有关。气虚者常表现为自汗、乏力,可选用黄芪、党参、白术等补气药材;阴虚者多见盗汗、口干,宜用麦冬、五味子、山茱萸滋阴生津;若兼有怕风、易感冒,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能益气固表。中成药如虚汗停颗粒、生脉口服液也常用于缓解症状,但需区分病因。若伴随心悸、失眠,可能为气阴两虚,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更为适合;若汗多伴有腰膝酸软,可搭配熟地黄、牡蛎等滋肾敛汗。
使用中药需注意体质差异与禁忌。实证发热或湿热内蕴者不宜盲目补益,以免加重症状。服药期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作息规律。若症状持续超过两周或伴随消瘦、低热,需排除结核、甲亢等器质性疾病。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不可自行长期服用固表药,以免掩盖病情。中药调理需结合饮食调养,如气虚者可适量食用山药、红枣,阴虚者多吃百合、银耳,辅助改善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