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的发病原因并非单纯由湿气太重引起。现代医学认为,湿疹是一种复杂的皮肤炎症反应,与遗传、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环境刺激及过敏原接触等多种因素相关。中医理论中的湿气可能部分解释某些症状,但无法涵盖全部病因,需结合科学诊疗综合判断。
湿疹的发病机制涉及多系统相互作用。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皮肤角质层结构蛋白缺陷,使皮肤锁水能力下降,易受外界刺激。免疫系统异常反应会引发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环境因素如干燥气候、化学洗剂、尘螨等可诱发或加重症状。部分患儿存在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或接触性过敏如镍、香料。中医所称湿气更接近对渗出性皮损、舌苔厚腻等体征的描述,而非直接致病根源。临床发现,过度避湿如长期不洗澡反而可能破坏皮肤微生态平衡。
护理湿疹患儿需避免常见误区。过度依赖祛湿食疗可能延误规范治疗,急性期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外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日常应选用无刺激沐浴产品,洗澡水温不超过37℃,浴后3分钟内涂抹保湿霜。衣物宜选纯棉材质,室内保持通风但避免干燥。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过敏原,但无需盲目忌口。哺乳期母亲不必过度限制饮食,除非明确诱发患儿症状。若皮损渗液、结痂或持续加重,需及时就诊排除感染可能。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应告知医生所有用药以防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