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确实可能出现高血压,这种情况被称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是孕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能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以及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等多种类型,其中子痫前期和子痫可能伴随蛋白尿或其他器官功能异常,需要密切监测和及时干预。
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免疫调节异常、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孕妇年龄过大或过小、首次妊娠、多胎妊娠、肥胖、慢性高血压或肾脏疾病病史等均可能增加患病风险。妊娠期高血压通常在怀孕20周后出现,表现为血压升高≥140/90mmHg,可能伴随头痛、视力模糊、上腹部疼痛等症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胎盘功能减退、胎儿生长受限、早产甚至胎盘早剥等严重后果。定期产检和血压监测是早期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的关键。
孕妇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和充足休息,避免高盐饮食和过度劳累。出现血压升高或不适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药。医生可能根据病情建议降压治疗、密切监测或提前终止妊娠。妊娠期高血压通常在分娩后逐渐缓解,但部分孕妇可能遗留慢性高血压,需长期随访。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孕前咨询和孕期规范管理尤为重要,以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及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