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胎儿体重因孕周不同而有所差异。正常情况下,足月胎儿出生体重在2500-4000克之间,低于2500克属于低出生体重儿,超过4000克则为巨大儿。孕中期开始,胎儿体重增长加速,孕28周约1000克,孕32周约1700克,孕36周可达2600克,孕40周足月时平均3400克左右。超声检查通过测量双顶径、腹围、股骨长等参数,结合特定公式可估算胎儿体重,误差范围约±10%-15%。
胎儿体重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母体营养状况直接影响胎儿发育,孕期需保证蛋白质、铁、钙等关键营养素摄入。妊娠糖尿病或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胎儿过度生长,而胎盘功能不全或母体高血压则可能限制胎儿生长。遗传因素也起重要作用,父母体型较大的胎儿通常体重偏重。多胎妊娠中,每个胎儿的体重往往低于单胎。孕20周后,每周体重增长约85克,孕30周后增速可达200克/周,但个体差异显著。临床采用胎儿生长曲线评估发育情况,持续偏离正常范围需排查病理因素。
监测胎儿体重需结合动态超声检查和宫高腹围测量。发现生长受限时需排除染色体异常、感染或胎盘异常;对于预估巨大儿需警惕肩难产风险。孕妇应保持均衡饮食,避免盲目进补或节食,妊娠糖尿病孕妇需严格控糖。自测胎动变化能间接反映胎儿状况,胎动异常需及时就医。医疗团队会根据胎儿体重趋势调整产检频率,必要时提前干预。超声估重与实际出生体重可能存在偏差,最终分娩方式应综合评估母胎多方面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