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心悸症状有心悸不宁、气短乏力、胸闷不适、自汗盗汗、精神倦怠。具体分析如下:
1.心悸不宁:气虚心悸的核心表现为心区悸动不安,常呈阵发性发作,静息时尤为明显。患者自觉心跳忽快忽慢,或伴有停顿感,多因心气不足导致心神失养。此类心悸与情绪波动关联较小,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稍缓。部分患者伴随失眠多梦,反映心气虚损影响神志安定。
2.气短乏力:患者常感呼吸浅促,稍活动即觉气息不足,需深呼吸代偿。严重时平卧亦觉憋闷,需垫高枕头缓解。体力下降明显,步行、登楼等日常活动易诱发疲劳,与心肺气虚致气血运行无力相关。四肢沉重感常见,甚至影响正常生活。
3.胸闷不适:心前区出现闷胀或压迫感,持续时间较长,但无典型胸痛。多因心气虚弱致血行不畅,胸阳不振引发。部分患者描述为似有重物压胸,深呼吸或捶打胸部可短暂缓解。症状阴雨天或寒冷环境易加重,反映气虚兼阳气不足。
4.自汗盗汗:白天不因劳作而自然汗出,以头部、胸部为主,动则汗泄加剧。夜间睡中汗出,醒后即止,均为气虚卫外不固表现。汗液质地清稀,与阴虚火旺的黏腻盗汗不同。长期汗多可进一步耗伤气血,形成恶性循环。
5.精神倦怠:患者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神涣散,言语低微。终日昏沉嗜睡,但睡眠质量差,晨起不解乏。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减退,与心脾两虚、清阳不升相关。部分患者伴食欲减退,反映气虚已累及脾胃功能。
气虚心悸的病理基础在于心气亏虚,进而影响血运及神志功能。临床需结合舌脉特征辨证,舌淡胖有齿痕、脉弱或结代为其典型体征。调治以补益心气为主,兼顾健脾固表,避免过度耗散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