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查肾结石的方法包括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超声检查、CT扫描。具体分析如下:
1.尿液检查:通过分析尿液中的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晶体或细菌,判断是否存在结石或尿路感染。尿液酸碱度检测可辅助判断结石类型,如尿酸结石多见于酸性尿液。24小时尿液收集能评估代谢异常,为预防复发提供依据。
2.血液检查:检测血钙、尿酸、肌酐等指标,评估肾功能及代谢状态。血钙过高可能提示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尿酸升高与尿酸结石相关。肌酐水平反映肾脏过滤功能,辅助判断结石是否导致梗阻或损伤。
3.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可显示含钙结石,但无法检出尿酸或胱氨酸结石。静脉尿路造影通过对比剂观察尿路形态及结石位置,但需注意过敏风险。此类检查适用于初步筛查或术前评估。
4.超声检查:无创、无辐射,可检测结石位置、大小及肾积水情况。尤其适合孕妇或儿童。但超声对小结石或输尿管中段结石敏感性较低,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
5.CT扫描:高分辨率CT是诊断肾结石的金标准,能清晰显示结石大小、位置及梗阻程度。低剂量CT适用于复诊患者,减少辐射暴露。三维重建技术可辅助制定手术方案。
检查前需遵医嘱禁食或饮水,避免影响结果。孕妇应优先选择超声等无辐射方式。若出现剧烈腰痛、血尿或发热,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检查后需根据结果调整饮食或药物,预防结石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