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在怀孕期间确实可能面临病情加重的风险。妊娠本身会带来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激素水平波动、免疫系统调整以及肝脏负担增加,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乙肝病毒的活跃程度。部分孕妇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或病毒载量升高的情况,尤其是原本就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风险更为显著。
怀孕期间,母体为适应胎儿发育需求,血容量增加近50%,肝脏代谢压力明显增大。同时,胎盘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可能刺激乙肝病毒复制,导致病毒活跃度上升。临床观察发现,约20%-30%的乙肝携带者在妊娠中晚期出现转氨酶升高,少数甚至发展为重型肝炎。分娩过程中的出血、手术创伤等应激反应也可能进一步加重肝脏损伤。
乙肝患者计划怀孕前应进行全面的肝功能、病毒载量及肝脏超声评估,确保病情稳定。妊娠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与HBV-DNA水平,必要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接受抗病毒治疗以控制病毒复制。产后仍需密切随访,部分患者可能在分娩后出现免疫重建,导致肝炎活动。哺乳期用药需谨慎,部分抗病毒药物可能通过乳汁分泌,应遵医嘱选择安全性高的方案。新生儿出生后需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阻断母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