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胶质瘤的治疗需要根据肿瘤类型、位置、生长速度及患者年龄等因素综合制定方案,通常以手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结合为主。由于脑干是控制生命中枢的关键区域,手术难度大,多数情况下以非手术治疗为核心。
对于局限性低级别胶质瘤,若位置允许且风险可控,手术切除可争取较好预后。高级别胶质瘤如弥漫性内生型桥脑胶质瘤,DIPG侵袭性强,手术难以根治,放疗是主要手段,可延缓进展。化疗方案如替莫唑胺可能辅助使用,但效果有限。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在临床试验中探索,如针对特定基因突变如H3K27M的疗法,为部分患者提供新希望。
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神经功能,避免过度治疗导致不可逆损伤。放疗可能引起短期水肿或长期认知影响,需配合脱水剂或激素管理。家属与患者应充分了解预后,多数高级别胶质瘤生存期有限,需重视生活质量与姑息治疗。参与临床试验可能获得前沿治疗机会,但需权衡潜在风险。定期影像学复查和神经科随访对调整方案至关重要。